地下工程,像地铁、地下商场、地下室等,长期处于地下潮湿环境,防水防渗工作做得好不好,直接关系到工程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。下面就来解析一下地下工程常用的防水防渗技术。
结构自防水是地下工程防水的基础。它主要通过提高混凝土自身的抗渗性来实现防水,比如在混凝土中添加防水剂、膨胀剂等外加剂,改善混凝土的密实性,减少内部孔隙和裂缝,从而阻挡水分渗透。在施工过程中,要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、浇筑和振捣工艺,避免出现蜂窝、麻面等缺陷。而且,要注意设置合理的变形缝、施工缝,这些部位是防水的薄弱环节,需要采取特殊的防水处理措施,比如安装止水带、止水钢板等,防止水分从缝隙处渗漏。
外防水也是地下工程常用的防水技术。它是在地下结构的外侧铺设防水材料,形成一道防水屏障。常用的外防水材料有防水卷材和防水涂料。防水卷材施工时,要先在基层表面涂刷基层处理剂,然后采用热熔法或冷粘法将卷材铺贴在基层上,保证卷材与基层、卷材与卷材之间粘结牢固,形成连续的防水层。防水涂料则是通过多次涂刷,在基层表面形成一层具有一定厚度和弹性的防水膜。外防水施工要特别注意管根等部位的处理,这些部位要做附加增强处理,增加防水层的厚度和强度,防止出现渗漏。
还有一种是内防水技术,虽然它不能完全替代外防水,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也会用到。内防水是在地下结构的内侧做防水层,主要用于已建工程的渗漏治理或者防水要求不太高的地下工程。内防水施工相对简单,但防水效果不如外防水,因为水会对防水层产生一定的压力,时间长了容易出现渗漏。所以,在地下工程防水防渗中,通常会将多种防水技术结合使用,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,制定合理的防水方案,从多个方面入手,确保地下工程的防水防渗效果,让地下空间能够安全、稳定地使用。